共享充电宝成窃密新通道!梆梆安全构筑智能终端防护网狙击数据泄露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发布警示,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不法分子正利用共享充电宝这一日常设备窃取公民个人隐私甚至国家秘密。据通报,攻击者通过硬件改造、权限诱导、软件植入等手段,在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充电过程中,窃取通讯录、照片、支付信息等关键敏感数据,甚至远程操控手机摄像头、麦克风进行密拍窃听。更严峻的是,部分恶意充电宝可借助后台数据聚合分析用户行为轨迹,对特定群体实施监控定位,严重威胁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
(配图来源于网络)
此类风险因共享充电宝的广泛流通性和用户防护意识薄弱而被急剧放大,亟需技术与意识的双重防护,警惕身边的“隐形陷阱”,别让充电变泄密。
在网络安全专家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窃密方式分析后,发现此类攻击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硬件植入攻击:攻击者可利用充电宝生产制造、销售、投放等多个环节,借机在充电宝内部加装微型计算机芯片。当用户连接时,可于数秒内窃取智能终端中的通讯录、媒体文件、社交账号及支付信息(如银行APP密钥)。
2. 权限滥用攻击:利用用户充电时的焦虑心理,诱导点击“信任此设备”或“开启USB调试”。一旦授权,攻击者即获得系统级控制权(如Android的开启开发者选项获取Root权限等),可实施深层数据窃取、远程摄像头/麦克风调用及持久化后门植入。
3. 恶意软件植入:预置间谍软件或木马程序,在充电时自动感染智能终端。即使用户断开连接,恶意程序仍可持续窃密并回传数据,使手机沦为全天候监控工具。
4. 漏洞利用及中间人攻击:部分共享充电宝APP/小程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采取加密措施,可被攻击者截获数据并利用。同时,攻击者通过入侵共享充电宝运营平台劫持海量用户位置、设备标识及使用习惯数据,结合AI技术绘制个体/群体行为画像。
梆梆安全基于移动业务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及安全建议:
1 技术防护赋能终端与应用安全
应用加固与防护:采用代码混淆、开发者签名校验等防护技术防止APP代码被逆向分析、二次打包;同时强化数据传输加密,确保支付信息、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不被中间人劫持窃取。
运行环境风险实时检测:通过对运行环境的风险动态检测技术,识别异常USB调试请求、开发者模式强制开启等高风险行为,即时阻断恶意充电宝的数据通道建立。
恶意行为动态拦截:在移动应用中植入安全监测探针,实时监测后台进程异常活动(如隐蔽摄像头调用、高频数据上传、远程操控等),配置响应策略,发现风险后实时弹窗阻断或者直接退出应用,自动化输出安全风险发现和处置报告供企业服务端溯源分析。
2 共享充电宝安全使用指南
设备甄别:优先选择品牌官方设备,拒绝使用接口异常、外壳拆卸痕迹明显的充电宝;
权限管控:连接时果断拒绝“信任设备”“USB调试”弹窗,仅启用“仅充电”模式,避免手机与充电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异常处置:充电后若发现手机发热、耗电剧增、运行卡顿或弹出异常广告,立即启用安全软件全盘扫描,必要时恢复出厂设置并向12339举报可疑线索;
定期杀毒:安装可靠的手机安全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此外,涉密人员需严格杜绝将工作终端连接公共充电设备,从物理层面隔离风险。
纵观移动智能终端的窃密事件,个人信息保护与国家安全防线仍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无孔不入的攻击手段,个人警惕性是第一道盾牌,而技术防护则是核心壁垒。梆梆安全始终致力于持续升级移动应用加固、威胁感知与数据加密能力,为政府、企业及公众构建可信赖的数字安全基座。
我们同时呼吁全社会协同行动,共同筑牢隐私防护墙——公民提升安全防护意识,企业强化设备供应链审核,技术伙伴提供尖端防护工具,携手捍卫每一寸数字国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