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缺失的影视剧,正在悄然改变央妈的形象努力
导语:现实社会中的窃密手段非凡,无孔不入,那么影视剧中塑造的反窃密人员的形象是不是应该塑造得更加专业饱满?
篇首语:最近全国各地都纷纷推进国家安全与保密教育,从电视新闻到各大媒体短视频,都在教授人们如何识别各类密拍密录器材,防范各种各样的非法窃听窃密行为。
在央妈带头的安全保密科普下,一些以前很少公之于众的窃密手段,也开始通过短视频走入普通民众的视线。从针孔偷拍、手机植马到 LED灯窃密应有尽有,完全刷新了大多数人的三观~~
绝对以强势的技术宣传方式,切实有效加强了民众的安全保密意识!
换个角度来说,这也充分说明了:“技术窃密”与“反技术窃密”领域对抗的严峻性。
那么,既然窃密技术都这么夸张了,是不是说荧幕上从事反窃密的人物形象,会塑造得更专业饱满呢?
注:抱歉太久没有更新,暑期杨叔会好好努力。
01 国产谍战剧
就和军迷吐槽军事片里的战术和装备一样,杨叔也从TSCM反窃密技术角度,吐槽下一些喜闻乐见的现代谍战剧。
国产电视剧《宿敌》
热播电视剧《宿敌》作为一部深刻描绘现代国安反间防谍工作的电视剧,以精彩的剧情、紧凑的节奏、多重的反转,讲述了一场激烈攻防的国安风云传奇故事,可以说非常鲜活地塑造了一群以平凡之躯护国安宁的隐蔽战线先锋们。
剧情没的说,打9分吧,但本期要吐槽的是技术细节,比如下面这个《宿敌》第3集里的镜头。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没问题?但杨叔看到这里,都已经不是无语,感觉尴尬癌都要犯了...尤其是剧中一帮人看她操作的场景。
我们来聊聊都有什么问题:
问题1:“镜像处理”是什么鬼?
不知道导演编剧们是不是想表达:
和信息安全分析中常对网络流量做镜像处理一样,专业人士同样也可以对无线信号频谱做“镜像处理”?
好吧,如果是这么想的话,思路是可行的,但这个话非常不专业。
其次,必须使用专业频谱分析设备实现,来抓取陌生信号频谱,再进行某些解码尝试,或者建模取证保存做事后分析,不可能像剧里用一个压根无此功能的设备“做做样子”......
这类专业频谱设备都比较贵,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万RMB,常见频谱仪都在20~40万之间,最贵的需要上百万,像剧里这种手持设备是肯定无法实现的。
下面是RC2在历年专业课程/活动中所展示及教授过的一些专业频谱仪,供参考对比。
问题2:使用非专业设备,来表现“专业”
这是国产剧里另一个无语的非专业行为。
杨叔所在的「RC²反窃密实验室」内部,已建立了目前全球主要TSCM检测设备资料库,市面上大部分可销售的检测设备都已收纳。
所以:剧中这款手持设备镜头刚出现,就被认出是国内高仿产品,并非原厂设备。
这款原厂设备型号为 Protect-1207i,生产商是乌克兰专业设备公司Digiscan Labs,下图是原厂设备 Protect-1207i 与 Protect-1206i 的区别图。
而剧中出现的,则是国产高仿设备,这个“PROTECT 1206S”型号在原厂设备中压根是不存在的。
虽然都是手持设备,一个是价格上万的东欧检测团队必备的手持设备,一个是价格三千左右已经上架多年的国产高仿。
当然,区别不仅仅是价格,从设备的性能、通过的测试标准、外观及内部设计,甚至外壳材质都有本质的不同。
嗯,杨叔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比如曾经被国外使馆TSCM专家都推荐的英国AUDIOTEL出品的专业手持场强仪 Delta-V,也是在国内遇到了大量的高仿。甚至有国内厂商拿着高仿问杨叔:这玩意能力不行啊?
要知道,英国AUDIOTEL 在国际TSCM反窃密检测圈内那可是鼎鼎有名的老牌厂商之一,早在2000~2010年间,几乎整个北约国家的执法机构、战术单位、反间谍及情报部门,都采购过该公司的非线性检测设备和手持信号检测仪。
更多深入内容可以关注下这篇:
还有部国产电视剧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国产电视剧《对手》
《对手》讲述了国家安全警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间谍线索的故事,他们凭借着精湛的侦查能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克服了一切困难,最后赢得了胜利。
整部剧的很多细节构造非常棒,杨叔个人觉得在光影效果和技术细节上,超过了《宿敌》。
之前杨叔已发过软文深入地聊过,这里只举一个有瑕疵的例子:
饰演“专业间谍”的郭京飞,怀疑自家里被装了器材,于是开始对卧室进行排查。令人无语的是,作为一部现代反谍剧,一位“专业间谍”居然使用淘宝上已经淘汰的,而且是近20多年前华强北销售的CC308系列手持小设备。
真不知道编剧从哪儿找出的“古董”设备?
更多深入内容可以参考这篇:
杨叔由衷地相信:
导演和编剧们,都是希望通过一些专业的设备细节,来衬托与体现剧情人物的个人专业能力。
想法肯定是美好的,但是这类镜头,最怕就是编剧想当然,或者听取了外行的经验,结果就会直接导致片中出现低级瑕疵与反向效果。
你能想象这种感觉吗:
前脚才看完央妈新闻里报道的国家安全展馆里,讲述的各种专业器材和窃密手段......转头换个台,就看到谍战剧里粗陋的技术设计和廉价的“专业感”......对,就是这么夸张又难受的感觉~
......嗯,比航展上听到隔壁人硬把“轰六”叫成 “歼20”还要难受~~关键是,我们明明“歼35”都有了,为什么拍不出“歼20”的感觉?
02 国外谍战剧
曾几何时,以前那些所谓的“抗日神剧”,那些表现异常脑残甚至明显智障的日军,除了只能让导演编剧“自我YY”外,压根不能表现出我军指战员或游击队员面对的艰难险阻,以及如何真正斗智斗勇赢得胜利。
说难听些,这些“神剧”本质其实是在侮辱那些牺牲烈士们的智商与付出!
所以,同样地,
唯有战胜阴险狡猾且技术专业的对手,才能凸显出谍战剧里正面又专业的形象~!
下面引用几部海外好评电视剧里的细节,纯学习讨论。
2024英剧《Slow Horses》流人.第2季
该剧围绕着英国军情五处(MI5)中一个被称为“斯劳之家”(Slough House)的部门展开,这里是专门安置那些因犯错而被流放的特工的机构。这些特工被称为“Slow Horses 慢马/流人”,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思维迟缓,工作能力不足的边缘人物。然而,这群被边缘化的特工却意外地卷入了一系列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
其中一集,两位隶属于斯劳部门的特工,与某重要来宾的保镖团队交流第二天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专门提及BUGSWEEP即反窃听检查。
上图可见,剧中尽管负责检测的特工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做窃听检查了,但在快速检测中,依然使用了乌克兰厂商Digiscan Labs的原装设备 iProtect 1216。这正是这款设备的正确使用场景:快速检测。
这是上面国产剧里使用高仿的同一个厂商品牌~但是人家英剧里没有犯错,用的就是最新款原厂设备~
PS:这部剧据说请到了真正来自英国军情五处的专家作为场外指导,所以很多术语、行为、装备都比较贴合实际
2025 英剧《MobLand》黑帮领地.第1季
该剧讲述伦敦两大犯罪家族--哈里根家族和史蒂文森家族互相争权夺力,处于交战状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里示例两个都很符合实际的技术小细节:
细节1:警局高层要求卧底女警探携带窃听器材进入目标庄园,但被卧底拒绝,认为有暴露风险,于是警方改为监听手机,并提供战术支援。
细节2:某女主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在与重要官员在私密场所交流时,在女性挎包里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全程偷录对话。
嗯,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来自很多真实的案例。
一个好的趋势是:
经过了很多年的吐槽后,国内一些影视剧中,已开始聘请专业战术教官作为顾问,哈哈,甚至吴京都专为影视方向开了影武堂动作表演特训营。
衷心希望国内谍战影视剧编导们,可以更加注重技术细节,要知道,任何试图“糊弄”的技术表现都可能会成为剧集的拉垮污点~~相信那些身居海外的中剧爱好者们,也会看着字幕而失望评价~
如果需要一些思路参考,也欢迎大导们来 RC2反窃密实验室 参观交流~
发表评论